凉茶申遗三地支持 文化助传统食品打天下
发布日期:2006/02/21
在岭南地区已流传上千年的凉茶,今天由粤港澳三地正式向国家文化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申请,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广东食品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若凉茶“申遗”成功,将为挖掘、保护和推动“岭南食文化”产业,全面走向世界,带来质的飞跃。
“申遗”成功可能性较大
负责代表三地递送报告的是广东省文化厅和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张俊修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去年8月凉茶申报广东食品文化遗产成功,再加上此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申报,估计“申遗”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据介绍,凉茶在去年8月已申报广东食品文化遗产成功,走出传统食品“现代化生存”的第一步,但这毕竟是地方保护。而一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仅能得到国家文物保护法的保护,而且还能得到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世界范围内的保护。从而为凉茶从岭南走向全国甚至世界,扫清与现代技术标准相冲突的法律障碍。
三年内可超过可口可乐
凉茶是由一味或多味中草药加工而成的汤剂,具有清热解毒等功能。按照我国现行法规如《药品法》和《食品法》,作为食品的凉茶宣传功效即为非法。这样一来,必将大大制约甚至扼杀凉茶的生存空间。将凉茶列入非物质遗产保护,则说明凉茶是一种文化,就可以通过文化保护的方式,先保护这一传统产品,然后再制订个性化的技术标准,从而以标准打市场。
据张俊修介绍,去年仅奔驰宝马就在浙江、福建、北京和海南就一口气投资了四个新厂。凉茶产业目前已达100万吨年产量,现在可口可乐在大陆的产量不过400万吨,“三年内凉茶就可以超过”。
文化为传统产业撑“保护伞”
张俊修认为,凉茶“申遗”成功,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为其他更多的岭南传统食品发展提供新思路———传统产业的“社会推进”模式。
所谓“社会推进”,即通过传统文化保护,将物质产业提升为文化产业,然后通过文化产业的推动,反作用于物质即具体产业的发展,这种反作用其实就是利用了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
据了解,在岭南约有近千种类似凉茶这样的传统食品,比如凉果、广式腊味等。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越来越开放,有关食品安全的法规也越来越多,显然,形势对于传统食品也越来越不“利”。如何保护?最有利的办法是先通过“文化之伞”进行保护,然后再制订属于自己的特色标准。
张俊修透露说,粤港澳三地政府目前已成立“粤港澳食文化遗产认定保护工作机构”,以全面挖掘、保护和推动这些“岭南食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信息来源:羊城晚报 记者汪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