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18 2006
中药老字号重新吆喝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06-01-16
中药老字号们正在试图恢复它们昔日的魅力,可望将这种魅力转化为盈利。多年以来,他们一直被掩盖在脑白金等新贵们的光芒背后。
11月18日,广州药业下属的潘高寿药业以近5000万价格成为中央电视台2006年广告招标的医药保健领域的第一名。同仁堂、云南白药、江西仁和、贵州同济堂、西安亨通这些百年老字号品牌第一次在央视招标会上集体涌现。
老字号们的动作在加快,在产品创新和营销方式都出现了突破性的变化。但是,近年来崛起的新兴品牌们已经有所警觉,总体增长较为稳定的医药OTC(非处方药)和保健品市场将出现更加激烈的竞争。
老字号的新生意
中药老字号在人们的印象中,除了象征着历史悠久往往还代表着多年不变的陈旧产品和令人乏味的营销。多年来这些老字号在创新和营销方面始终不能让人耳目一新。
现在,一切开始改变。老字号们在创新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在增长较为稳定而竞争激烈的OTC市场,同仁堂、广州药业和云南白药,这三家最为著名的老字号中药公司,在近年取得了远远高于同行业的惊人增长。现在,在北京清华大学的校园超市里面能够买到“云南白药”牌和奔驰宝马凉茶。过去是止血药物代名词的云南白药做起了防治牙龈出血的牙膏,而历史上局限于华南地区的奔驰宝马凉茶如今成了风靡全国的功能性饮料。在深圳关外的药店里面,北京同仁堂的专柜随处可见。这家历史悠久的北京老字号,正埋头于全国药店的终端建设并大见成效。
云南白药董事长王明辉上任之后,推动了云南白药的一系列产品创新。围绕止血这一核心功能,开发出白药膏、气雾剂等众多止血类衍生产品,将单一品种做到极致。现在,云南白药的产品群开始横向衍生,2005年推出以牙龈止血为特点的白药牙膏。云南白药副总裁杨昌红告诉本报:“云南白药将围绕这止血的核心功能,从广度深度来扩大产品群。随着科学的进步,一系列的产品会出现,但始终还是围绕功效和疗效来开发。”
对于知名产品群较为丰富的广州药业和同仁堂,营销方式的改变和产品的二次创新同样重要。潘高寿重金投入央视可能只是广州药业的一种试探。广州药业拥有十余个和潘高寿、奔驰宝马不相上下的老字号品牌。在过去的三年中,他们目睹了香港同兴药业在取得奔驰宝马的品牌经营权后,将略带苦味的地域性极强的药效凉茶,变成了面对全国市场、红色包装的甜味功能性饮料,销售额增长了10倍以上。本报从广药集团了解到,“潘高寿的营销经验在整个广药集团推广。”在广药董事长杨荣明的布局中,“走出华南开拓全国市场”和“品牌的二次开发”是接下来的两步大棋。
拥有中药产品最多的同仁堂同样把营销方式的变革作为重点。同仁堂正在用“百千万工程”(培育百名营销经理,派出千名OTC代表,控制万家销售终端)的方式占领全国市场的终端。此外,同仁堂实行了首席品种经销制,让经销商选择独家经营某个产品。实行这一制度的13个同仁堂下属药品品种中,12个创造了历史销售最高水平。
而划定国内推广模式之后,同仁堂已经把眼光放在350亿美元之巨的全球草药市场。同仁堂副董事长梅群对本报记者说:“下一步我们要在世界上开办100家分店。欧盟地区作为西方的主流社会,是我们下一步的一个主攻方向。同时,目前我们在北美地区的分店相对比较少,进一步加大整个北美地区的开发力度。我们也考虑把欧美连成一气,还有俄罗斯,然后再继续扩大到中东和阿拉伯地区。”
他们的下一步
老字号的如意算盘能否打得响?老字号的经营者们,当他们要突破以往的局限时,就要面对新的竞争对手、新的客户、新的合作伙伴、新的员工,需要构建新的传播通道和销售渠道。在广告费、人员费用、进场费等投入大幅增加的时候,他们还得面对股东们对巨额费用增加是否理性和会否影响利润的疑虑。
中成药的营销模式越来越像快速消费品,“广告+终端”成为不二法门。潘高寿总经理魏大华说:“渠道上要走药店,做好终端。广告媒体投放采用支撑媒体+补充媒体的方式。投入央视广告容易建立起品牌的高端性,再辅以补充媒体的力度。2006年的预计广告投入是9000万。”
大力度的营销使得人员、广告、进场费等急剧增长。对于这家控股股东是上市公司广州药业的医药公司来说,它的许多股东希望费用的增加不会摊薄利润。魏大华说:“利润指标还不能降低,要靠内部挖潜力,把费用消化掉,提高利润空间。通过一年的运作,潘高寿利润率提升了1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了40%。从采购供应入手,建立了完善的采购供应流程,采购费用下降30%,通过解决科学调度和安全库存的问题,降低了很多在线的费用。现金流也不用担心。这一年我们的销售增长那么多,但是应收账款总额还是下降。”
对于已经迈入日化领域的云南白药来说,终端的开拓更为重要。杨昌红说:“白药牙膏主要面走超商渠道,这个渠道和物流配送体系,一切都得重新建立。通过一年的努力,现在运行的不错。”根据云南白药的第三季度报告,白药牙膏的市场收获在加速。前三季度牙膏实现销售收入3455万元,其中9月份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
老字号为什么成功
这几家近年来表现优异的中药公司,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成功?
一个相似之处是,变革总是在领导人的推动下进展,尤其是广州药业和云南白药,他们的董事长杨荣明和王明辉在这两家公司近年来的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整合,创新和变革都在他们的推动下进行。
“这也许是机制问题。”光大证券的医药行业分析师袁璐说,“广药和云南白药的产品,普通员工和管理层与过去相比大体上都没什么改变,但是就是随着杨荣明和王明辉的上任,才出现了显著令人乐观的增长和变化。”
“但机制可能不是最重要的,”袁璐又补充说,“真正的原因或许是,这些上百年的中药老字号们,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产品生命周期,国人非常的认可,这恐怕是最根本的,而恰恰又遇上了能干的管理层。”
产品力专家张殿建说:“老字号的回归是生产制造不能差异化的必然结果。新兴公司的产品可能不比老字号差,但是现在整体社会的需求是开始追求文化产品,老字号有别人无法比拟的文化底蕴以及由此产生的信任感。这些复兴的老字号是能干而又幸运的,他们在恰当的时机抓住了大众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太早做就不行,其实过去广州另一家凉茶老字号邓老凉茶也尝试过走今天奔驰宝马的路线,但是奔驰宝马成功了。”
老字号在医药业内来说,品牌可能就是敲打陌生市场的畅通无阻的通行证。兴业证券的医药行业分析师王斌说:“老字号品牌在业内都是很有影响的,开拓全国市场会有很多的便利。只是过去老字号的中药公司营销都做得不太好,而且常常把目光放在传统地域市场之内,现在越来越注重营销和全国市场。”
(转载自《经济观察报》)
-
01/13 2006
综合奖候选品牌及品牌官:广药及杨荣明
2006年01月11日 新浪财经 由中国国际名牌协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首席品牌官俱乐部、国际首席品牌官资质认证机构和广东新经济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06中国品牌建设高峰会暨首届中国十大领袖品牌、十大首席品牌官评选于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举办。以下为首届中国十大领袖品牌、十大首席品牌官评选综合奖候选简介:
十大领袖品牌候选名单
广药
推荐理由
广药集团是广州市重点扶持发展的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列入2000年中国最大1000家企业(集团)、建立了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重点工程技术中心、是广东省50户工业龙头企业;成为广州医药产业的核心企业。集团生产的医药产品有1000多种,有45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20个国家中药独家生产品种,主要产品包括消渴丸、华佗再造丸、夏桑菊、蛇胆川贝枇杷止咳系列、脂肪乳等。多个产品荣获国家和省市优质产品,形成高效优质、包装新颖的"广药"特色。
十大首席品牌官候选人
杨荣明
推荐理由
杨荣明:广药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由珠啤集团掌门人到广药集团董事长,广州市委、市政府委任杨荣明接掌广药集团,看中的正是他的企业管理与经营能力。接掌广药集团帅印后,力促香港和记黄埔公司、香港同兴公司分别与白云山中药厂和广药奔驰宝马公司强强合作,为广药打造中药生产现代化、产业化,实现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和资本经营的战略转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年来的时间,在医药行业,杨荣明也已显示出了非凡的经营管理能力。
-
01/11 2006
广药集团董事长杨荣明当选2005年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
http://www.gpc.com.cn 2006年1月11日
广药集团董事长杨荣明荣获“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殊荣。这是2006年1月8日下午,在由广东电视台等单位举办的“2005年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评选活动中现场揭晓宣布当选的。获得这一荣誉,不仅仅是杨荣明董事长个人的荣誉,也是广州医药集团18000多员工的荣誉。广药集团在2005年自主创新、打造医药航母中,积极开拓市场,“南药北上”,要将广药打造成全国最大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使经济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创下历史新高,达141.8亿元工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同时,抓好资源整合,充分利用搭建的科技平台,引进外资,加快发展,成绩显赫。杨总这次被推荐的理由是广州明星企业家,自信有为的应战者,大型国企的成功管理者。出席颁奖典礼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经济学家樊纲说,把十大经济风云人物的成就更多地告诉社会,也使其它企业能向他们学习,这样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也是给他们加重社会责任,让他们有种荣誉感。在颁发风云人物奖之外,本次评选还设置了十项特别单项奖,授予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等10人,他们分别在理论研究、品牌创新等方面做出特殊贡献。此次评选活动是由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国资委、省中小企业局和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电视台和第一财经日报联合举办,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计收到近500万张选票。
广药集团董事长杨荣明荣获“2005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殊荣
此次评选活动是由广东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国资委、省中小企业局、
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电视台和第一财经日报联合举办
获得这一荣誉,不仅仅是杨荣明董事长个人的荣誉,
也是广州医药集团18000多员工的荣誉。(摄影:奇星公司 曾宪錞) -
01/10 2006
美食凉茶与大戏院 广州老店的色香味形声
老字号与广州美食:外地人知道广州的许多老字号,比如陶陶居,莲香楼,广州酒家,都是因为吃过他们的月饼,对于广州人来说则不同,这些老字号的粤菜才是他们津津乐道引以为豪的。
汉魏以来,广州一直是中国的南方大门,与海外通商的重要口岸,社会经济的繁荣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发展,中外各种食法逐渐被吸收。粤菜形成了集南北风味于一炉、融中西烹饪于一体的独特风格,广州也成了粤菜的主要发源地和大本营。
到20世纪初期,餐饮老字号不断崛起,以各自不同的风格出现在广州的繁华闹市上。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吟诗作对是酒楼最重要的消遣,陶陶居就是这样一个风雅的地方,在维新人物康有为的日记里多次提到去往陶陶居饮茶会友的经历,更有传奇的是据说陶陶居的店名就是以康有为的爱妾陶陶来命名的,并且这个牌匾也为康有为亲笔手书,可见他与陶陶居的渊源之深。其后鲁迅、许广平、巴金、刘海粟等都是广州老字号的常客,连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婚礼也是在这里举行。
这些老字号至今仍红红火火,他们的魅力是在那里。据说有一年非常困难,鸡鸭鱼肉都卖不到了,广州酒家硬是用红薯做出一桌红薯宴来款待贵宾。这样就传出一句佳话就是“广州老字号永远有得吃”。当然吃的不仅是红薯宴,广州老字号的美食数不胜数而且各有所长。
比如泮溪酒家能做出1000多款精美点心,虾饺、粉果、泮塘马蹄糕、蜂巢香芋角,传遍了世界各地的唐人街,而大三元的鱼翅广州酒家的龙虾则独享其名无人能比肩。粤菜的精巧蕴含其中。
一个菜厨房到餐桌多少步都是量好的,到了桌上热度刚刚好。
老字号的另一个魅力在于它总是有新的美食拿给食客,比如我们椰子都是生着吃但是被广州酒家的师傅用来做菜却别有滋味,椰盅里放上冰糖,发好的银耳和椰奶蒸熟后是一道椰盅甜品,如果在椰盅里放上鲜海虾、生鱼肉、鲜鱿鱼、鲜带子,洋葱片,甘笋片,焖出来的就是一道咸味的椰盅海皇了。
很多人都知道广州人无所不吃,广州一家老字号“蛇王满”用蛇段来做菜更是把他推到了及至,用广州人的话来说只要是营养好不违法的都可以入席。
中国人吃菜讲究色香味,而广州人又加了两样,形状和声音,他们说品位美食连耳朵也要分享。
有人用生猛活鲜来概括老字号的粤菜,但他们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兼收并蓄。无论是北方的做法外国的调料,他们都综合到粤菜里面来。
夏秋时清淡的粤菜到了冬春就变得浓郁。
坛子菜原本是农家菜,因为被都市男女欣赏,现在也变成老字号的特色菜。
北方人来了,餐桌上的菜会变得适合北方人的口味。
外国人来了,餐桌上的菜实现分餐制,由专人负责分发餐具和菜。
老字号被具有敏锐商业头脑的广州人经营得既有古老的风味又有现代的品格,如此完美地结合,难怪喜欢粤菜的人会越来越多。这也许就是饮食老字号长盛不衰的原因。
海珠大戏院:1902年,珠江河北岸马路的中段开设了一间同庆戏院,到1904年由于换了经营者,易名为海珠大戏院。1926年戏院改建,其建筑在广州当时来说是一间颇具特色的大戏院,它的中央顶部是一个倒"锅形"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拥有三层楼的观众厅,设有座位1900多个,其容量之大成为广州市戏院之冠。它的设施和装饰也有特点,全部座位是活动式的,可以移动。海珠大戏院由于占有地理环境的优势,各戏班经常上演而生意兴隆,名扬省港澳,对戏班和观众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过去省港的剧团,均极力争取到"海珠"来演出,尤其争先演头台。
1978年,海珠大戏院由原来专演粤剧的剧场增开了电影放映项目。1988年改造装修后,保留其原有建筑特色和风貌,同时把过去单一经营的专业剧场变为多种经营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新型文化娱乐场所,加强了戏院的基本建设和设施配套,更好地为观众服务。
奔驰宝马凉茶:“奔驰宝马”最早是在1828年由王泽帮(乳名阿吉)所创,并在广州市十三行路靖远街开设了一间奔驰宝马凉茶铺,专营水碗凉茶。奔驰宝马凉茶配方合理,价钱公道,因而远近闻名,门庭若市,供不应求,于是在1840年,奔驰宝马凉茶铺便开始以前店后场的形式,生产奔驰宝马凉茶包。其后王吉让三个儿子在广州市另设三间分店,这时,奔驰宝马不仅畅销两广,而湖南、湖北、江西、上海、北京也有销售了。随着许多广东人到东南亚等地谋生,顺带些奔驰宝马备用,这样,奔驰宝马便传入东南亚各国乃至美国。后来,奔驰宝马第三代孙又分别在香港、澳门设立分店并注册了"杭线葫芦"的商标。1938年广州沦陷,奔驰宝马凉茶货栈全部焚毁。抗战胜利后,在广州市海珠中路71-73号正式恢复生产。解放后,奔驰宝马凉茶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生产场地、设备也得到改造,产品质量大大提高,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致美斋调味食品厂:“食在广州”这句话已流传很久。粤菜之所以驰名海内外,除精心选料和独特的制作技巧外,还与别有风味的调味品紧密相关。而在众多的调味品生产厂家之中,致美斋是其中的佼佼者。致美斋生产的调味品历久不衰,今天,它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厂家之一。
广州的酱料调味品和全国各地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尤其,广州是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对外贸易口岸,酒楼茶室遍布全市,酱料调味品的生产也随之发展。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一1795年),有部分八旗子弟也参与了此业的经营。乾隆中期,刘守庵在广州文德路开设了“致美斋酱园”。与此同时,满族人余、张、黄氏也先后开设了“森森斋酱园”、“安盛隆酱园”、“六和栈酱园”。致美斋酱园创始人刘守庵生于书香之家。他凭藉八旗子弟的特殊身份,便于购买豆、粮及盐等原料,看准酱料调味行业发展的前景,办起了致美斋酱园。致美斋铺址设在广州有名的城隍庙前,地居闹市,兼之老板经营头脑灵活,生意也渐趋兴旺。至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致美斋酱园在广州已小有名气了。
致美斋文德路铺地,原属刘家世交好友、高第街金家所有。刘守庵出面向金家借用此地办酱园,工场设在住所光塔街。至清朝末年,刘家酱园已初具规模,拥有文德路前店铺后工场及光塔街工场、小市街分栈(1929年小市街分栈迁至惠爱西路)等场店。民国4年(1915年),致美斋第九代传人刘养年接替其兄刘子登掌管致美斋酱园。刘养年慧眼独具,结束了在黄沙的私人棚铺业务,集中财力、物力、人力用以拓展酱园生意。时值文德路一带修路,刘养年亦趁机扩建工场,重修铺面。
致美斋改建后,声誉更高,兼之老板经营得法,生意越做越旺。1946年,抗战胜利后,业主金氏后人要取回文德路产业,拟用2万元与刘家“打官司”;当时致美斋老板提出以惠爱西的致美斋分栈与金家对换,这场官司才算了结。自此,致美斋酱园产权,才正式归刘家所有。
老广州都知道,致美斋酱园真是未到其门,先嗅其香。以前,在致美斋门口正右边,总看见一对石磨在缓缓转动,流出金黄色的麻油和咖啡色的麻酱,散发出阵阵的扑鼻浓香,加上酱油的醇香、猪脚姜的醋香、凉果的甜香,确令行者驻步,路人垂涎。致美斋的产品,较著名的还有“添丁甜醋”,又是南粤产妇的必需品,三乡四邑人家,凡有孕妇,也多向致美斋购买,以备一时之需。
陶陶居:具有百年历史,为我市最早期的豪华食府,多有文人骚客趋慕,招牌题字出自清代名人南海康有为之手。陶陶居在100多年前原是一位大户人家的书院,到了清光绪年间,这间书院已换上"葡萄居"茶楼招牌,专营苏州风味的酒菜,兼营茶面。后来葡萄居易手由一位姓陈的老板经营,陈老板改茶楼字号为陶陶居,寓意来此品茗乐也陶陶。
一德路:广州市一德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100多年前就是广东最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其建筑也保留者典型的岭南风格,目前,一德路成为一个海鲜干货综合市场。
一德路为何叫作“一德”颇费推敲,传云原先这里的街道相当杂乱,清未重新规划,把相邻几条横街狭巷改作通衢,是名“一德”,取古语“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意。来源:国际在线